2014/10/08


性、謊言、AV

科學家的胸部干你屁事?

重點竟是科學家的胸部?!

案情:重鹹的「日本女科學家論文抄襲」事件


有一天解剖員在報紙上翻到一則新聞,題為:「道歉露胸部是常識!日出版社捧1億誘美女科學家脫衣」的新聞,眼珠差一點掉出來。科學新聞常常被移花接木、加油添醋就算了,今天倒是第一次看見這種鹹濕版的科學新聞。


這個故事的始末要從2014年一月份的時候談起,當時日本理化學研究小組(RIKEN)一個有關「萬能細胞」(STAP細胞)的研究登上了權威科學雜誌《自然》期刊。由於這項研究能以更便宜、快速且安全的技術用於治療眼睛、心臟與腦部等人類疾病,甚至比得日本諾貝爾獎得主的「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」(iPS細胞)更有效率,所以引起國際媒體的大幅報導。加上研究團隊召集人小保方晴子年方三十的亮麗外型,以「美女科學家」之姿受到媒體的高度關注。

只是好景不長,二月份的時候,這項研究就被同行科學家質疑作假。經過一系列的調查之後,發現不僅該篇論文的內容涉及偽造,就連該名美女科學家的博士論文都被追查出有抄襲的嫌疑。四月份的時候,調查認定該篇論文存在捏造及竄改圖片等違規行為,該研究所公開向大眾道歉。這份原本被譽為「世紀大發現」的論文,瞬間變成日本科學史上的重大醜聞,七月份的時候,「自然」期刊更撤下了該篇論文。

就在這一系列研究不斷遭受質疑,並進入細節調查的階段,八月份驚傳小保方晴子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笹井芳樹上吊自殺身亡。在這一系列的事件之後,就沒有來由地出現了這一篇「道歉露胸部」的報導,為整起事件締造了前所未有的爆炸亮點,標題雖然吸睛,但是也太跳tone了吧?!這則新聞的整個過程都太可疑了,就讓解剖員帶著大家一探究竟。

解剖新聞:「報導的觸角」疑點重重!?


科學疑點一:科學家也是人吧?


可能是體制內科學教育的僵化與媒體漫無邊際的塑造,讓我們一般人對於科學家的印象常常停留在兩種十分極端的觀點上,一種極端是將科學家描述成十分的聰明、嚴謹、認真與專注,為了科學研究的理想可以廢寢忘食,甚至不通人情義理。另外一種極端就是把科學家描述成十分神秘與怪異,甚至是瘋狂、有野心、想要征服世界等。

但是事實上,真實世界的科學家都介於這兩個極端之中,會有認真、投入與執著的層面,卻也有許多如同常人般的行為舉止,例如在進行研究之餘,也要開很多無聊的會議,需要討論科學研究進行的方向,也需要討論辦公室的茶包需要買幾包、中午便當要訂哪一家。

科學家也是人,科學家也有七情六慾、愛恨情仇,就像一般人會遇見的、會感覺的一樣。因此在科學史上,確實會有少數科學家作假、偽造、便宜行事,甚至是沾惹緋聞、人緣不佳、中傷他人等情事,不過當然是少數,也許比例上就跟一般人所會發生的差不多。所以有需要在這種鹹濕的花邊新聞上大做文章,只為做出這種神聖與下流的反差嗎?

圖:美聯社

科學疑點二:科學社群的密切關係,只有緋聞一途?


本事件最出乎意料的發展之一,就是女科學家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在八月份上吊自殺的事件。當時就立即有台灣媒體引述日本的八卦雜誌,報導一則「師生不倫戀 日媒:亂倫研究室」為題的新聞,繪聲繪影地描述這幾位主角科學家之間的曖昧關係。即便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,但是這種科學家間的這種親密關係,只有戀情、緋聞一途嗎?

自從科技發展從「小科學」演變至「大科學」的樣貌,「科學家」就變成是一種需要群策群力的專職工作。這裡的「小科學」指的是,在過去的年代,科學家透過個人的力量就可以探討對科學、自然界的理論或看法;而「大科學」指的則是現在的科技時代中,需要透過「團隊」方式進行科學研究或科技活動,牽涉的範圍大、經費多、人員廣。所以科學家團隊成員之間的密切合作及榮辱與共,原本就是這個時代的共同特點,尤其是日本的學術文化傳統中,更加重視這種師徒之間的階級與結構關係。前輩與晚輩之間的關係,可能交雜著師生、家人、朋友等複雜的情感,男女情愛只是其中的可能選項之一。當然,對於媒體而言,沒有任何的選項會比男女情愛更具有吸引力。

再來看看媒體上的問題:

媒體疑點一:報導重點符合比例原則嗎?


如果只看品質相對好一點的平面媒體,國內四大報(中時、自由、蘋果、聯合)總計針對這個事件發佈了33篇相關報導,數一數共有17258字。從一開始的「研究發展階段」,也就是報導發現萬能幹細胞、科技突破等,共計2篇、共742字;之後的「調查階段」,像是論文遭質疑、博士論文造假、期刊論文遭撤除等,共計有17篇、共8698字;在最後的「八卦階段」,也就是女科學家指導教授自殺、拍寫真集、AV片等,則有14篇、共7818字。如果再換算成每一篇的報導文字量,可以看見「八卦階段」明顯高於其它的階段主題,這樣的分佈符合比例原則嗎?


整個過程可以看成就是:乏人問津的「研究階段」、逐漸引起關注的「調查階段」、最後進入香豔刺激的「八卦階段」。從這些報導比例的分佈來看,台灣媒體的「重鹹」口味表露無遺。不瞞大家說,解剖員之一還真的是看到笹井芳樹博士自殺的新聞,才開始認真追溯這整起事件(慚愧!),所以台灣媒體「劃錯重點」的才能,算是一種對於科學傳播的另類貢獻嗎?

媒體疑點二:這個八卦新聞怎麼來?


整個故事的演變,不僅具備了許多小說該有的懸疑橋段,峰迴路轉的情節,彷彿進入「風水世家」與「藍色蜘蛛網」的情節。但是這些報導的題材是如何被挖掘出來的呢?

在「八卦階段」的後半段,台灣就開始有媒體將這起科學事件與師生戀、不倫、亂倫做結合,確實是各種引起一般民眾好奇的元素。九月中旬的時候,更讓整起事件的鹹濕高潮推到最高峰,「日AV業者重金誘美女科學家 拍實驗室性愛」、「扒光F奶美女科學家 日AV界捧2億」,媒體之間輸人不輸陣,爭相加碼演出,不知情的觀眾還以為點進十八禁的網頁。

如果追溯這些消息來源,可以發覺這一系列的報導都源自於日本一個以情色及八卦聞名的《週刊實話》雜誌,其中有一篇題為「三家出版社以一億日圓競邀小保方晴子『以懺悔之名 全裸演出』」的報導(為了還原真相,解剖員特別聘請日文高手翻譯於附錄)。這篇報導提供了台灣媒體註解這起科學事件的養分,從情色週刊挖掘科學新聞,真該感謝記者大哥的鍥而不捨嗎?在一堆內衣褲裡面翻攪出科學新聞的題材,這種另類的拼勁,真難為你們了(含淚敬禮)。

圖:《週刊實話》刊登畫面

媒體疑點三:西方媒體怎麼看?


在台灣媒體有志一同的背後,西方媒體又是如何報導這一則新聞的呢?口味是不是也和台灣一樣,在「研究階段」後進入「調查階段」,接著再進入「八卦階段」呢?很遺憾的是,西方科學記者好像不太有興趣小保方晴子的AV片。

例如,在《紐約時報》、路透社(Reuters)、BBC等網站上輸入關鍵字”Haruko Obokata”(小保方晴子),報導的觸角從研究突破、發現論文造假,到Yoshiki Sasai (笹井芳樹)自殺等,討論其中的可能研究貢獻及研究倫理問題,就是沒有提到女科學家的身材。再看看英國以八卦聞名的《每日郵報》(Daily mail)試試,該網站也就只有「調查階段」的報導,沒有寫真集、沒有AV片。

所以,只有天才的台灣媒體注意日本的《週刊實話》報導囉?只有台灣新聞媒體會看著科學家的身體意淫?面對科學的發展,我們是不是擁有十分異於西方媒體的觀點呢?台灣媒體絕無僅有的思考真是太可疑了!

解剖總結:太煽腥的科學新聞要三思!


總結前面的解剖結果,這一系列的科學新聞報導,缺乏暸解科學事件的重要內涵,「萬能細胞」的概念有它的重要意義,「科學倫理」的問題更是值得被反思與警惕,但是台灣媒體卻喜歡在亂倫、性愛、脫衣、F奶等關鍵詞下,榨出科學家身邊僅存的八卦餿水,並且充斥著許多未經查證的謊言。綜合這一次的分析,本解剖室給這一系列新聞報導評以如下評價(9顆骷髏頭):
















(策劃/寫作:黃俊儒、賴雁蓉)


---------


附件:「週刊實話」報導


三家出版社以一億日圓競邀小保方晴子「以懺悔之名 全裸演出」


理化學研究所小保方晴子的終極歧路。有消息不斷指出小保方晴子研究者身分將遭到撤除,現在更傳出「協議懺悔全裸演出中」的新情報。

8月27日,理研發表了STAP細胞驗證實驗的中期報告。由丹羽仁史先生為中心的團隊進行驗證,並沒有成功製作出幹細胞。

小保方在四月的說明會上,曾信心十足的說「STAP細胞是存在的」,並明確表示有自己做的實驗記錄為證。

「最後小保方若能提出實驗結果是很好,但就目前形勢來看,對她是相當不利的。理研與專家們現在傾向於將她撤職。同時,正因為原本理研將她視為學術之星,因此現在也出現『把全部責任歸咎於她一人是苛刻的』等同情言論出現。」(晚報記者)

可是,最衝擊是作為最大後盾的笹井芳樹副中心長在8月5日自殺了。

「笹井先生在遺書中,希望小保方要為再現STAP細胞而努力。因此,無論受到多大的恥辱,小保方都要有活下去的責任。這是對已故者最大的回報。」(科學撰稿人)

然而,部分媒體認為小保方的研究生涯已經完全結束了,應該要公開「懺悔脫衣」,然後重新開始。

「關於小保方的去處,最少已有三家專出寫真集的出版社正與她交涉,的確是歸零後再出發的方法。即便知道小保方因笹井自殺而遭受到極大的打擊,但這本來就是她自己所種下的苦果,如果STAP細胞不存在的話,脫衣謝罪也是理所當然的,私底下流傳著這樣的八卦,而我認為是真的。」(大型出版社幹部)

假設小保方情子接受的話

「性感全裸寫真附上懺悔自白,十頁的酬勞是1000萬日圓。若是出版寫真集的話,兩手遮胸只着內褲,印刷二十萬本,則有一億元的酬勞。目前有三家出版社在爭取,之後可能會增加到五家。小保方擁有E罩杯的出眾身材,話題性亦不亞於STAP。」(同)

會不會脫呢!